第0854章 朝鲜事变
上部介绍日本国师李仙得时,直接上了他的《对台计划书》,虽最终未逞,但被用在了另一头——**,统称:大陆政策。所以,**局势后来居上,大有超越湾湾、北圻之势,若非措施得力,大清就不会赢得这10年和平时光!
要了解**时局,仍得适当回溯一下**的历史,否则难以理清中日甲午战争的逻辑链条。相比琉球、越南,**是真的中国藩,连年号、纪年、道统都是中国的,不是清朝的,而是明朝的。
如我们下面开讲的1873年12月,**纪年为:崇祯245年冬月,文化汉字就不用说了,为免故国遗恨,本书一律不涉**纪年,代以干支配公元,如没有南**,咱们现在的法定节假日起码得少去一半,真的呵呵了哦。
**地理,就真不啰嗦了,一句话:半岛地形。具体的地名地形,到战场展开时再详细吧。
在李仙得出任日本国师的1873年底,12月,**宫廷发生癸酉政变——执政的兴宣大院君李昰应被迫隐退,还政于亲子高宗李熙,并开放国门,也搞起了洋务运动。
说起来,发动癸酉政变的主谋——闵妃,全名闵兹映,或作紫英、贞镐,1851~1895,骊兴人,颇有些大清才女的气韵,大权在握还干点子事情,有追求,不无聊,重用娘家人,党羽美名:开化党。
1876年,日本武力征服海上国门江华岛,**被迫签订朝日《江华条约》建交,雇佣日本顾问编练新军——别技军,帮助**改革。
1882年,**又跟老美缔约建交,修好通商,国门大开,东西洋人不禁潮涌而来。
然而就在这年,1882年7月23日,**发生壬午兵变,震动了汉城。
原因是,**政府扩充新式别技军,压缩旧式京军5营:训练都监、龙虎营、禁卫营、御营厅、总戎厅,缩为2营:武卫营和壮御营,逾半数旧军人被迫解甲归田。
归田就归田吧,就压缩下来的2营也13个月没领到饷银了,出粮时候7月19日,只领到1个月饷,和尽是糠壳米头子的碎米,跟喂猪的差不多。
于是,2营官兵不干了,前往宣惠厅仓库都捧所理论,结果砸仓库,夺粮食,还揍了库直,即作鸟兽散。
恰这库直是闵妃娘家仆人,这事就大了——4名官兵被请饮茶,说是要斩首。
7月23日,壬午六九,为救袍泽,2营旧军人**无效后哗变,事情就真大了,一直闹到万人起义——
口号:"杀光闵氏" ,闵妃经常祈祷的城郊各寺庙被付之一炬;
袭击别技军军营下都监,处死日本籍教官堀本礼造,攻打日本公使馆,声言尽屠倭人,使馆28人冲开血路,仓皇逃窜;
请回:隐退的国王他爹、大院君李昰应主政。
闵妃及其别技军当然不干,双方不可开交,战火蔓延,于是中日两国都紧急出兵**——维稳。
当时李大架在守孝,职位由手下大将张树声署理,立即调动:淮军吴长庆部陆军3000、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,迅速开赴**平乱。
张树声处置果断快捷,但方式却很怪异,丁汝昌、吴长庆率先抵达汉城后竟设计逮捕了大院君——亲华派人物,并送回直隶保定软禁。
当然,惩强扶弱逮大院君,绝非张树声的意思,有点天下女人都是娘的意思。兵变平息后,闵氏重操政权,知恩图报,亲日亦亲中。
接下来的便是,1884年底的甲申事变,亦即超勇扬威2舰紧急赴朝那次。
1884年12月4日,**邮政局落成,庆祝酒席上,开化党大开杀戒,多名事大党员死于刀下,并趁乱入宫,谎称清军作乱,威逼国王李熙写下了“日使来卫”敕书,由朴泳孝按预定计划引日使竹添进一郎带使馆卫队200余人入宫,将高宗闵妃迁往景佑宫软禁。
甲申事变的前提是,1884年5月,吴长庆1500名清兵奉调回国,后来福建水师覆灭、台湾又开战,消息不禁令高宗闵妃失望,事大党势因此被削弱。
因壬午事变失宠的开化党人,隐忍2年,借机制造血案污为驻朝清军所为,整个夺权计划也提前通报了日本。
事变当天4日,参加落成宴的中方驻朝官员陈树棠逃进清军营报告,留朝清将袁世凯、吴兆有、张光前3人。
3人认为,应请示北洋大臣后行动,但袁世凯强调:时间来不及,不能软蛋,得尽快平叛,壮胆说:“如果因为挑起争端而获罪,由我一人承当,决不牵连诸位。”
于是急事从权,边报边行动,第二天5日上午,吴兆有、张光前往王宫求见国王,被开化党拒绝。
下午袁要求:**右议政沈舜泽向自己写求援信,同时向清军帮训练的2营**亲军指挥官发放600两黄金,准备马上行动。
同日,开化党颁布14条政令涉80多个方面改革,宣布脱离宗主国清朝,实行君主立宪等开放政策,因太左未得民众声援。
6日,由袁吴张3人联名致函:日本驻朝公使竹添进一郎——将率兵入宫,未见回复。
其实,中日两国政府得报后都在调派军队入朝,但北洋舰队动作比日军迅速,赶到了前面。
至第三天12月7日上午,袁世凯仍未接到日使回复,即下令行动,亲率1营清军及2营**亲军,开进昌德宫。
昌德宫内战,仅持续2个小时,日使竹添进一郎率使馆卫队脱出,宫中朝亲军200人哗变,清军大获全胜。
洪英植、朴泳教及7名士官生徒被击毙,汉城民众继而围攻日本人及其使馆:
步兵大尉矶林真三,及以下40名日本侨民被杀死,尹泳观、朴齐絅、吴鉴等浅层开化党人也被打死。
另有:38名**亲兵阵亡、95名汉城人被日军射杀。
竹添进一郎惊惧交加,自焚使馆,率队逃往仁川**躲避,金玉均、朴泳孝、徐光范、徐载弼等9名深层开化党人断发易服跟逃,遭沿途追打,最后乘日本邮轮千岁丸逃至日本。
